马铃薯主要病害有病毒病、晚疫病、早疫病、疮痂病、环腐病、青枯病、黑胫病和癌肿病等;虫害有地老虎、金针虫、马铃薯瓢虫及蚜虫等。
病毒病主要有花叶型和卷叶型,其次是束顶型。花叶型由x、y、s、m等病毒引起,通过蚜虫和接触传毒,症状因感染病毒的种类、数量而异。轻者叶片局部失绿,呈黄绿镶嵌斑驳状或轻微花叶,叶脉透明,重者叶片皱缩花叶,叶脉坏死,茎发生条斑,植株矮化。卷叶型由plrv病毒引起,由叶蝉传毒,病株叶片以叶脉为中心上卷成筒状,质地变脆,块茎维管组织坏死变褐色。束顶型由马铃薯纺锤块茎微病毒pstv引起,由接触、蚜虫及甲虫传播,株直立,顶部叶片耸立,块茎变长,周皮及薯肉龟裂。各种病毒均可通过种薯传给后代,引起种薯逐年退化,使产量逐年下降,主要采取综合栽培技术措施防治。喷药消灭传毒昆虫,从健康植株选留种薯,采用脱毒薯做种,采用夏播或秋播法留种及选用抗病品种等。
晚疫病为真菌病害,主要危害叶片,也能侵染茎和薯块。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。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病斑,后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,边缘有不明显大型病斑。环境潮湿时,叶背病健交界处长出白色霜霉状物。后期病斑变为暗褐色至黑褐色。阴雨天气,病害迅速扩展,严重时全田一片焦黑,颗粒无收。干旱时,病斑扩展缓慢,褐色、小而质脆,不产生白霉。茎部受害产生褐色稍下陷而又长短不-的条斑。薯块病斑呈不规则形,褐色或紫褐色,稍下陷,数个病斑联合成大斑,病薯肉红褐色。防病栽培措施可采用选用抗病品种,选用无病种田、种薯,种薯以药液处理等。生产上在生长季节喷施瑞毒霉来防治。
早疫病为真菌病,危害叶、茎和块茎。病害从植株基部叶片开始,最初出现小褐斑,渐扩大成同心轮纹斑,着生黑色绒毛,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,叶片枯死。块薯受害后发生暗褐色微陷圆斑或不规则形斑,病斑下薯肉褐色、干腐。可用增施肥料、轮作及用波尔多百菌清、代森锰镁液喷洒等法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