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,喜冷凉气候,生育适温15℃~24℃,块茎形成适温为15℃-18℃,高温(25c以上)使叶片变小而矮化,增加匍匐枝及块茎数而减少块茎重。茎叶发育期在长日照下较繁茂,块茎发育期在短日照下较早。
植株茎叶生长及结薯期须充分供给水分,以促进茎叶生长旺盛并避免畸形薯产生。结薯期则须减少水量,以免块茎表皮破裂,感染病虫害。马铃薯喜土层深厚、疏松、排水良好、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或砂土。疏松土壤可保证其根系发育及块茎膨大。土壤ph值在5.0-6.0间,产量高。忌与茄科作物连作,并忌连作。
生产上用块茎做种,苗期短,发棵快,结薯早,产量稳定。从块茎(种薯)萌芽至新生块茎收获,经发芽期、幼苗期、发棵期和结薯期。
发芽期。从块茎的幼芽萌动至出苗。完全通过休眠的种薯,发芽始温4℃,适温12c -18c。适温下芽生长快而茁壮,芽眼根发生早、数量多。若种薯处于休眠状态,需人工打破休眠后才能发芽。种薯所含水分可供发芽需要,如土壤水分不足,会影响出苗。土壤通气状况对发芽影响较大,土壤疏松,芽生长迅速,土壤板结,根系呼吸作用弱,吸水活动受阻,芽生长缓慢。发芽期一般春季为25天-35天,秋季l0天-20天。
幼苗期。从出苗至主茎完成一个叶序或第8叶长成(即团棵),历时15天-20天。此期除有茎叶及初生根生长外,还有匍匐茎和匍匐根发生,同时伴随匍匐茎尖端开始膨大。若温度较低、光照较强、氮肥充足、土壤湿度适宜(占土壤饱和持水量的50%-60%)和通气状况良好,则利于发棵、壮棵;若温度较高,日照较长,则有利于茎叶生长和匍匐茎发生。
发棵期。从团棵至主茎顶叶展开,历时25天-30天。早熟品种以第一花序开花、晚熟品种以第二花序开花为结束形态的标志,此期根系继续扩展,茎叶生长加快,块茎膨大至3厘米左右,其干重已达植株总干重的50%以上。
结薯期。从主茎顶叶展开到茎叶变黄。此期块茎迅速膨大,生产上一般采用温光处理解除种薯休眠。